关于对招聘录用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企业奖励的通知 2012-12-10
南海区2012年高校选派生考试综合成绩(公告) 2012-12-04
关于征集201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2012-12-03
参加2012年广东南海高校选派生考试人员名单 2012-11-27
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团队创业计划(2012年第二批)申报指南 2012-11-22
2012年佛山市南海区选派生考试报名表 2012-11-21
2012年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选调公务员公告 2012-10-30
广东•南海2012年高校选派生招聘公告 2012-10-19
宣传片
近两个月,加拿大麦克大学博士后赵青春,正忙着在位于狮山的佛山国家高新区筹备新公司,搭建生产线。明年初投产后,他生产的大功率激光器将填补我国激光领域产业化的技术空白。有望打破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带动激光产业上下游,从而拉动南海高端装备发展。
得益于团队和项目的优质,上月赵青春团队入选南海人才团队创业扶持计划,得到南海重点扶持。他的公司不仅获得了300万元启动资金,享受免费的办公场地和人才公寓,其中两个项目还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迅速实现了与本土资本的对接,万事俱备。
而在南海,像赵青春一样“拎包入住”南海的海外创新创业团队不只一个。
得益于南海“人才立区”战略的辐射,两年来海内外高端人才纷至沓来,仅“”人才便有7个。他们带入项目不是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就是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产业经济不可限量。在高端人才的引领下,“脑力”、“创意”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渐取代“土地”、“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在南海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审视过去30年的发展,南海选择“人才”这一原动力,践行出一条以人才驱动经济,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八方引才点燃产业“火种”
今年4月,南海面向全球发布了“求贤令”:以政府提供启动资金、免费办公场所等一系列优惠举措,邀请创新创业团队加盟。利好信息一石激起千层浪,60多 个海外创新创业团队争相报名“筑巢”南海。其中“”专家4人,博士23人。多数来自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引 人才就是引项目、引产业”的理念下,着重吸引海内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落户南海成为人才工作着眼点。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培育60个领军人才及创新创 业团队。为此,南海不断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并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全国一线人才集聚地设立引才点。设专门人才联络员驻点,“抢夺”人才资源。
这些引才“驿站”,不仅擦亮了南海人才品牌,提高南海区域知名度,更与当地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南海民营企业寻找“智库”搭建了桥梁。多方努力 下,南海不单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更与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研究院)签订了全面产学研合作协 议。
一年多来,南海先后推动300多家民营企业与100多家科研院校合作,达成1200多个合作项目,协助115家企业引进233名科技特派员。这些人才好似产业“火种”一样,为南海经济发展带来无穷动力。
其中,同济大学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与位于丹灶的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系能源驱动系统仿真及控制联合实验室,孵化高技术、高价值的清洁环保产品。预计在2012年,核心部件产量可达1万套,年产值达5.6亿元。
据了解,明年,南海将与乡亲、驻外使馆、领事馆,以及高校海外校友会建立密切联系引才。同时着手实施“科技镇长团”工程,邀请高校院所优秀干部到镇街挂 职科技副镇长。“我们的目标是每年引入20个海外团队,用5年的时间成为国内知名、在海外有影响力的引才品牌。”南海区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本土育才登“金字塔”顶端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南海现有人才34万,占常住人口的13%。其中绝大部分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金字塔”顶端的高端人才十分缺乏。在此背景下,南海全 面出击,加强了企业家、产业技能工人、社会管理人才、机关队伍、村居干部等各类型领域人才培训,试图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迈进。
“德国是汽车技术专业顶尖的国家,我很期待去学习他们对技术和运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在变速器装配等核心技术领域与一汽再合作。”在南海汽车工业城规划建设管理及产业配套培训(德国)班开班动员会上,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史华说。
这是南海首次组团赴欧洲接受专业培训,其中还包括7位汽车产业的民营企业家。为期21天的免费培训也引发了一场大讨论风潮。其中,汽车技能人才“双元制”培训、产业配套和汽车文化培育成为讨论聚焦的热点。
实际上,去年堪称南海的“大培训年”,南海人的培训脚步也遍布各地。尤其在企业家素质提升上面,根据需求将精品班与论坛相结合,全年共培训企业管理人才3000多人。
与长江商业学院合办《资本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班组织上市后备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赴深圳充电,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办“新生代企业家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 班”培育南海“创富二代”,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合办“民营企业家转型升级系列培训班”、“南海区上市后备企业管理人员上市研讨培训班”培训名企高 管,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6期南海企业家系列讲坛,用新视野拓宽企业家思维……
除了素质提升,南海还开展了各色行业精细化培训,先后开办南海企业家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上市研修班和LED大讲堂等,提高民企对重点行业、新兴产业的驾驭能力。并组织全区所有村(居)书记或主任赴香港学习现代社区管理和服务,为“政经分离”之后的农村建设“取经”。
改善环境共建“创业硅谷”
一个地方,首先要肥土,才能引来梧桐树。南海从服务和配套出手,软硬实力双管齐下为人才营造好的创业环境。自“人才立区”战略确定以来,南海设立人才工 作实体化工作架构,并设立25个人才服务小组,进驻各部门和镇街。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亲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顶层设 计过后,南海着眼实处:陆续出台了13份政策,涉及人才引进、创业、安居、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并针对高端人才提出“引龙孵凤”、“柔性引智”等工程。按照 “十年百亿”规模设立“人才立区战略专项资金”,一年多来,南海累计投入人才科技专项资金20多亿元。今年,首批1124套人才公寓也已投入使用。
加强服务方面,南海重点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成立,为高层次人才设立“绿色通道”,专人服务。为了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沟通与交流,还着力建立“人才之家”,先后成立了博士联谊会、留学生联谊会,让高层次人才有了自己的社团和大家庭。
为了适应产业和人才发展需求,近年来,南海先后引入6个院士工作站、8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74个广东省工程研发(企业技术)中心。并建立了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都市型产业、新能源汽车等6个省部级产业基地。
“明年除了引、培才,南海还将加快孵化器平台建设。对一些概念并非很成熟的人才团队进行孵化,做团队项目产业化的‘加速器’。”相关负责人说。
在种种机制创新下,南海“创业硅谷”的氛围逐步营造起来。
上月,南海选派生考试198名考生中,有六成都是博、硕士。武汉大学博士生刘辉坦言,重视人才的氛围是他选择南海的首要条件和直观感受。“从投递简历到现在,我深深感受到南海对人才的重视,相信在南海基层定有好的发展!”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 特约记者伍新宇 通讯员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