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在我律师所与罗村街道街边村“法律进村居”的基础上,我所党支部实现了与街边村党支部挂钩共建,并建立了双方党支部互动协作机制。经过近4年的摸索和实践,我支部与街边村党支部双方建立了紧密而默契的合作关系,挂钩共建工作已是经常化,并取得了一定的共建成效。现就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良性沟通机制,运用法律专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我支部与街边村党支部多年来已建立起一套便利有效的常态沟通联动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地通过短信、电子邮件、QQ、电话、互访、参加村支部会等形式,有效灵活地进行沟通。通过平常的交流,或纵论大势,或探讨法律、或闲话家常,有意无意地了解和发现街边村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难题,及时分析判断,运用政策法律为其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以提升村干部在依法治村的综合能力,化风险于无形。
1、介入处理敏感事件,化解群体性纠纷。街边村地理环境比较特殊,介于禅城桂城之间,较易涉及到征地、拆迁补偿、土地租赁矛盾。如早期街边村两个村民小组涉及到与佛山市肉联厂租赁土地厂房租金过低的矛盾,在厂方不愿加租的情况下,两村小组众村民拟聚集厂门口堵塞通道进行维权。街边村冼书记咨询我支部书记曹建勋律师,寻求解决办法。曹建勋律师通过详细了解事件始末后,深谙若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群体性、敏感性维稳事件,影响佛山的“菜篮子”工程,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向街边村领导分析相关法律关系以及法律风险,提出了一系列疏导性的法律建议。同时,将此情况即时书面向区司法局报告,寻求上级有力地支持和协调,主动与厂方的上级公司沟通,晓以利弊,求取利益平衡点,并密切跟踪事态进展。经过一段时间,厂方终于同意增加一定的租金,事件得到顺利解决。
2、积极协调关系,促进佛开高速延线征地补偿工作完成。去年,我支部在一次的法律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干部和村民对佛开高速延线征地补偿标准存在很大意见和不满后,及时给予法律解答,同时积极与街道司法所、建设办负责人进行沟通,反映民情,传递信息,促进了认识和互相理解,使得该征地补偿顺利完成,没有影响到延线建设的工程进度。
3、出具专业法律意见书,妥善解决村委会与街道、村民小组的利益关系。随着街边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街边村的租地问题利益争议相对突出。就街边上联村民小组村民吕锦柱等6人上访反映该村小组长未经村民同意以低价将村物业租给他人使用而要求处理等问题,经过上访、诉讼后,涉及上联村民小组100多人委托律师起诉,街道、村委会是否同意村民要求由上联经济社承担律师代理费支付的问题,产生争议。为了妥善解决问题,我支部书记曹建勋律师专门出具了法律意见书,提供专项的法律意见书,为村委会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据了解,该事件最后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4、专门就出嫁女分红问题,提供法律意见。出嫁女是否应该获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红,争议相当的大,街道明令要求村委会负责人要按村财务管理权限签字同意分红,村民小组中的绝大多数村民强烈反对,出嫁女却没有主动主张要求分红,事情处于胶着状态。我支部在上门拜访过程中,了解到了相关情况,及时为村委提供法律依据和条文解读,并通过短信等其他方式,解释如何认定出嫁女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地位,指出了问题的焦点以及维权的法律程序,提高了村委的思想认识。
5、协助审查合同,提供法律咨询。我支部应村的请求,多次为村委会审查相关的合同,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不遗余力地做好法律参谋。
(二)因地制宜,积极普法
1、重点促进村委村干部学法。我支部经常性地与村支部联络,开座谈会,参加其支部会议和村委会议,及时为其讲解和交流一些与村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以《合同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为重点,不断进行解读,深入辅导,并适时开展法律讲座。
2、形式多样,对村民加强法制教育。我支部积极帮助村委设立法制图书室和“农村普法专栏”,多次捐赠法律书籍,定期由我支部提供资料张贴,资料内容着重针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的典型案例,派发法律宣传资料,为村民建立了较为固定的普法教育宣传阵地。
(三)捐助困难党员,帮扶体现爱心
为了做好支部挂钩工作,我支部在2009年的“七一”前夕,向街边村困难党员冼道胜、吕细捐资资助了人民币500元,充分体现支部党员之间的真诚关爱。
二、经验与体会
不求轰动,只求“润物细无声”。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共建活动,街边村未有出现重大群体性敏感性事件和重大案件,呈现和谐稳定发展局面。村支部班子团结,政治觉悟高,责任意识强,村委领导班子对我支部的付出给予了充分的认可。我支部开展共建活动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有:
(一)挂钩共建,支部书记要亲自抓。为了落实各项共建工作,我支部书记曹建勋律师带头亲自抓,把控全局,以身作则,使各项工作开展顺畅,有条不紊。
(二)党员律师要做排头兵。律师党员比非律师党员更具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素养,有相对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有职业上的特殊技能和职业优势,律师党员应是共建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
(三)以法律所长积极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科学发展。律师所支部与村支部共建,关键要以敏锐的法律触觉主动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止矛盾于萌芽,防风险于万一,助力其经济发展。
(四)沟通无限,合作无间。我支部与街边村支部良好互动局面,一直运用了“沟通”艺术:良好友谊,才能沟通无碍;无话不谈,才能易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密切配合,方能事半功倍。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2008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
佛山市南海区信息网络中心制作及维护 技术支持:北京美髯公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110511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