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指标 |
评 估 标 准 |
信息来源 |
自评分 |
评价分 |
A
组
织
管
理
25分
|
A1 领导 重视 |
有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有关科室学科老师、学生代表等组成,有分工和职责;校级领导明确绿色学校的要求,主动宣传;校工作计划中有创绿色学校内容,有总结,有一定的环境教育经费作保障。每学期召开2-3次环境教育会议。 |
领导小组成立文件,学校工作计划、总结、专项经费使用情况 |
|
|
A2 创建 计划 |
有创建绿色学校规划或计划,并把计划列入各科组、少先队工作计划中,有措施,有总结。 |
创建计划,环境教育,各科组和少先队工作计划、总结 |
|
|
A3 环保 培训 |
选派领导、教师参加各种级别门类的环保知识培训,校内开展专题培训。 |
|
|
|
A4 档案 管理 |
有关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总结、论文、报刊、获奖证书、活动照片、录像等资料齐全,并分类管理,保管。 |
培训证书、学校培训学习计划,记录、照片 |
|
|
A5 宣传 活动 |
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墙报、广播节目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阵地,定期宣传环境知识,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节日有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
查阅有关资料 |
|
|
B
教
育
过
程
25分 |
B1 课堂 渗透 |
各学科在课堂渗透环境教育,并在各年级中施行;相关学科在学期、学年考试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环保知识。 |
巡视校园、查阅活动方案、活动记录、照片 |
|
|
B2 教研 活动 |
有环境教育综合性教研组,能定期开展有关教研活动,主渠道学科有专题性教研活动安排。各科课外活动小组有开展环保专题活动,每学期1-2次以上。校内有专门环保活动小组,有计划、措施,有正常活动。少先队活动能结合环境教育来开展,每学期1-2次以上。 |
查阅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照片 |
|
|
B3 社会 实践 |
组织师生多次参加市、区、街道的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向周围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调查、监督社区污染问题,并有一定的效果,参加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和清洁卫生义务劳动的普及率达100%。 |
与师生、家长、社区有关人员座谈、查资料及活动记录 |
|
|
B4 专题、选修 |
学校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全体学生均接受环保等专题教育。 学校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或开展监测活动、小实验活动。 |
查阅有关资料、教案、记录、照片查阅、选修课教案、师生座谈会 |
|
|
C
校
园
环
境
20分 |
C1 校园 绿化 |
可绿化地均能得到绿化,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树木、草地、花丛有保护措施,没有故意损害花草、践踏草地的现象。有说明牌。学生参加植树、种花种草护绿率达100%。 |
巡视校园 |
|
|
C2 园地 建设 |
生物园能提供环境教育的基地,园内须设有环境教育标示牌。既为教学服务,又能开展监测活动,有供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验,仪器齐备。 |
巡视生物园、地理园 |
|
|
C3 环境 状况 |
校园净化,课室整洁,校园道路平整,渠道排水畅通,无卫生死角,无放养家禽,无乱堆放杂物,厕所干净无臭味,饭堂、厨房符合卫生标准。学生宿舍整洁。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垃圾能分类统一处理 |
巡视校园、课室、检查厕所、饭堂、厨房,观察沟渠、下水道、烟囱、垃圾池、噪声源、实验室等 |
|
|
C4 校园 布局 |
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校园文化环境优雅,在校园醒目的地方塑(写)样训、校风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牌、条幅。 |
巡视三区 |
|
|
D
教
育
效
果
20分 |
D1 环境 意识 |
校领导、各学科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程度测定。 小学生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程度测定。 |
各层次多人问卷测试(另设计),巡视校园,与师生、家长座谈 |
|
|
D2 环保 行为 |
学生在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画书桌、墙壁,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化,自觉节约、回收资源。学校符合无烟学校条件。 |
D3 环境 效应 |
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达到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反映学校办学特色。 |
巡视校园 |
|
|
D4 获奖 情况 |
学校在评定年限内获省级以上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先进单位 教师在评定年限内获省级以上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教师有关环境教育论文在评定年限内获省级环境教育奖项或在省级专业刊物发表。 学生在省级以上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中获奖。 |
查阅获奖证书 |
|
|
特色
加分
10分 |
主要
特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