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对南海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同时完成市委市政府对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考核,根据《关于加强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粤环〔2007〕23号)的精神和佛山市200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对我区2006年污染物排放的现状以及2007年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作出的调整,特制订本方案。
一、2006年南海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及2007年控制目标
根据省环保局和市环保局按新统计的口径初步核查,2006年我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5.04万吨,与2005年相比,2006年二氧化硫的新增去除量为5542吨。但由于国家环保总局的总量核查和统计方法的改变以及我区2006年新增的二氧化硫较大,造成我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还增加了0.42万吨;2006年我区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排放总量为1.11万吨,COD去除量为1.20万吨,较2005年新增去除量0.16万吨。
省环保局对佛山市提出2007年总量控制目标为:二氧化硫和COD分别为13.1万吨和3.1万吨;而市环保局对我区提出的2007年总量控制目标为:二氧化硫和COD分别为4.37万吨和1.04万吨。
二、2006年南海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方法和原因分析
省环保局采用了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总量核查方法中的排放强度对佛山市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进行核查,即根据上年度的排放强度和核查年度的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乘积再减去核查年度新增的工业二氧化硫削减量,从而得出当年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这个核查方法和以前的环境统计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再区分重点企业还是非重点企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硫的量,而是按照统计部门提供的全社会能源消耗量和上年度的二氧化硫排放系数来计算当年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所以,采用以前调整非重点企业燃料含硫量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方法已失效。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全社会的能源消耗量,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变能源结构,同时提高脱硫工程的数量和效率来增加二氧化硫的去除量的方法来实现。国家的这种核查方法也促使我们今后的环境统计必须与之相衔接,来保证环境统计数据的有效性。
而工业COD排放量是根据全市2005年和2006年的GDP数值,按照排放强度来核算;生活COD排放量采用单位城市人口排放量的物料衡算法来计算,但目前省对我区城市人口的核定方法尚没有明确的界定,估计生活COD的产生量仍有可能会调整。
据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南海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重点污染源排放量2.17万吨和非重点污染源排放量2.85万吨以及生活二氧化硫0.01万吨组成,虽然重点污染源排放量较2005年有所减少,但是非重点污染源排放量较2005年增加较多。由此可见,非重点源企业能源消耗量激增是2006年度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重点污染源企业可能存在少报能源消耗量的情况;二是部分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非重点污染源未纳入重点污染源统计;三是非重点源其实有部分已搞了治理,但由于未验收,而统计时只是从能耗差额全部按未上马治理设施进行物料衡算。由于上述原因,使我区的重点源和非重点源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未必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也造成因削减量未全部计算而使我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实际偏高的结果。
三、2007年南海区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及控制目标
(一)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2007年我区GDP预计增长15%,万元GDP能耗下降4.61%,根据2006年的排放强度可预测2007年在不新增削减量的情况下,我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56万吨。而市下达给我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37万吨。为实现上述目标,2007必须新增加二氧化硫削减量1.19万吨,削减率为21.4%,任务相当艰巨。
(二)各镇(街道)2007年控制目标
1.指标分配思路
2007年我区分配到各镇(街道)的二氧化硫的控制目标原则按照2006年各镇(街道)上报给区统计局的能源消耗量的比例来进行,最终确定各镇(街道)2007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削减率全区统一为22%左右。
2.各镇(街道)2007年二氧化硫控制目标详见附件1。
四、2007年各镇(街道)COD控制目标
(一)指标分配思路
要完成市下达的COD控制在1.04万吨的任务,只能在全区人口总数以及生活COD产生系数的增大倍数均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来完成。2007年我区分配到各镇(街道)的COD的量是按照2006各镇(街道)的环境统计出工业COD量以及按人口比例决定的生活COD量之和来确定各镇(街道)COD的量。
(二)各镇(街道)2007年COD控制目标详见附件2。
五、完成2007年度总量控制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一)成立总量控制协调和工作机构(责任单位:区府办)
总量控制工作涉及的面广,难度大,是一个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是一条绝对不能逾越的红线,必须依靠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完成。区政府要成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协调和工作机构,成员由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发改局、统计局、经贸局、质监局、环保局、市政局、工商局等有关领导组成,确保今年各项脱硫任务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任务落实到位并顺利完成。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召开相关会议专门讨论辖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如何落实到每一个排污单位,并督促其认真实施,做到认识到位,目标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
(二)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责任单位:区经贸局、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目前,根据二氧化硫新的核查方法,新增的能源消耗量自然就决定了新增二氧化硫的产生量,而在能源结构上,重油产生的二氧化硫要比柴油产生的二氧化硫多得多,我区重油和柴油2006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是21和13,二者相差近一倍;同时我区2006年的重油和柴油的消耗量分别是153万吨和37万吨,二者相差近五倍;燃料结构的不合理势必造成我区二氧化硫的总量居高不下。所以必须加大对燃料结构的调整,同时促使使用重油的相关企业和设备进行脱硫。另外,火电厂是我区二氧化硫排放大户,根据省规定按时关停里发电业以及尽快完成其它火电厂的脱硫工程的实施也是势在必行,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鼓励,使电厂脱硫工程落实到位。
(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经贸局、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根据我区目前二氧化硫的排放现状,要按计划实现减排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尽快减少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加快对陶瓷行业的结构调整,淘汰部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推行纺织印染行业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限制铝型材行业的发展。在全区范围内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促使企业通过技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对原有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新型产业。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的项目进入我区,改造和提升我区的电力、铝材、陶瓷、纺织印染以及玻璃等产业,构造一个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我区纺织印染、铝材产业基地的完善以及电镀、化工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争取早日完成产业基地化,新增企业入基地进行经营。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强化管理和治理,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和总量全面达标,对于不能达标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能达标的,依法实行停产或关闭。
(四)在全区范围内实行行业限批,从源头上控制(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经贸局、环保局、工商局、质监局、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根据我区2006年的环境统计数据显示,除了电力行业外,我区能源消耗最多的行业依次是陶瓷、纺织印染、铝材和玻璃。为此,我区应当对部分行业实施限批:
1.原则上不再受理陶瓷行业和玻璃等能耗大的行业的新建、扩建项目的审批。对纺织印染行业和铝材行业的新扩建项目,必须进入园区或基地。
2.上述四大行业的改建项目必须实施“以新带老”的原则,在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总量控制的情况下,确保二氧化硫及COD的总量削减。
区工商局要配合区环保局全力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执行,对没有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手续的企业不得发放工商营业执照,不得通过年审。
区质监局要加强对燃煤燃油锅炉的监管。对没有履行环评手续的锅炉项目,质监部门不得批准安装。
(五)实行“区域限批”政策(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凡二氧化硫或COD排放总量已经超过本次下达的控制目标的镇(街道),原则上不再新批有该类污染物排放的新办企业,直至通过削减腾出排放指标后,方能继续上项目。
(六)加大力度落实二氧化硫的减排治理,下决心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责任单位:区政府、区环保局、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根据南海区环境统计分析,全区内的废气重点行业,特别是电力、陶瓷、纺织印染、铝材和玻璃等五大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以上。为此,2007年针对以上5个行业应采取不同的措施:电力行业在今年内必须完成发电一厂1#炉改燃水煤浆的技改;江南、长海两家电厂的脱硫验收工作必须在上半年完成;早日将南海里发电业这种国家明确应关停的小火电厂实行关停;对全区80多家陶瓷行业(207台喷雾塔)全面排查,凡未上脱硫设施的企业要求今年全部上马,对已搞好脱硫的企业以绿色通道的形式快速验收,对迟迟不上脱硫设施的企业实施关停;纺织印染行业根据南环〔2005〕79号文的内容加快脱硫治理工程验收进度;铝材行业在脱硫试验的基础上推广切实可行的治理技术和设备,争取最大程度进行削减;玻璃行业要求企业在今年内落实脱硫设施的建设,未进行脱硫工程建设的要严格控制燃料含硫量,对治理不力的报政府限期治理或关停。
(七)加强市政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进水浓度,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市政局)
由于我区COD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染源,所以加快各镇(街道)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当务之急。2007年市对我区重点已建成的桂城、平洲、横江、罗村、小塘、和桂工业园及新建成的西樵、大沥城南等污水处理厂跟踪检查,确保正常运转,争取达到设计水平;里水城区、松岗、九江和盐步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加快进度,争取今年内投产。这样,我区就基本可以达到今年COD减排的目标。同时,我区各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尤其是狮山的西北、东南、丹灶横江二期、丹灶城区及狮山大学城等污水处理厂或工程也必须加快建设速度。
(八)加强环境统计工作(责任单位:区环保局、统计局、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摸清我区的污染源二氧化硫的排放现状
为早日摸清我区的污染源二氧化硫的排放现状,根据区统计局提供2006年纳入区统计局统计的全区四大行业(陶瓷、铝材、玻璃、纺织印染)规模以上企业的名单以及区环保局2006年纳入环境统计的重点污源名单,初步调查出这部分企业的能耗量,重点筛选出2006年漏报的企业,然后确定重点核查的企业名单。区环保局对这些企业进行较详细科学的核查以确定我区各类燃料消耗的较准确的数据来核算二氧化硫的实际排放量,每季度核查这些企业采取的减排工程的进展和二氧化硫排放情况,统计出重点企业的二氧化硫实际排放总量和南海区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同时根据减排进度提出下一阶段应该采取的减排措施。
2.强化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的定位
环境统计工作经验表明,自开展排污申报工作以来,众多企业出于少交排污费的考虑,在进行当年的环境报表申报时,常会少报或瞒报。因此排污申报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与环境统计的协调性相当重要,直接影响重点企业的燃料消耗量在全社会燃料消耗量中的比例。为此环境报表由原来的每年申报一次改为季度申报与年度申报相结合。区环境监察分局加大对筛选出来的重点企业环境报表的管理力度,以相对简单的表格形式进行季度申报,主要申报企业上一季度的燃料种类、消耗量、含硫率等基本数据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特别是脱硫设施)运行状况等。
3.加大环境监测和减排验收力度
根据区环保局提供的重点核查的企业名单以及企业的脱硫设施的运行情况,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加大对这些企业排污情况的监测力度以及脱硫工程的验收监测力度,及时提供科学准确的排放浓度和含硫量等监测数据以及脱硫设施的脱硫效率,区环保局污控科尽快加速脱硫工程的验收进度。
附件:1. 各镇(街道)2007年二氧化硫预计排放量及控制目标
2. 各镇(街道)2007年COD预计排放量及控制目标
附件1:
各镇(街道)2007年二氧化硫预计排放量及控制目标 单位:吨
各镇(街道) |
预计排放量 |
控制目标 |
排放比率(%) |
新增削减量 |
桂 城 |
1688 |
1300 |
2.97 |
388 |
罗 村 |
4945 |
3800 |
8.70 |
1145 |
九 江 |
1933 |
1500 |
3.43 |
433 |
大 沥 |
7355 |
5700 |
13.04 |
1655 |
狮 山 |
10348 |
8100 |
18.54 |
2248 |
西 樵 |
22801 |
17900 |
40.96 |
4901 |
里 水 |
4059 |
3100 |
7.09 |
959 |
丹 灶 |
2468 |
1900 |
4.35 |
568 |
机 动 |
/ |
400 |
0.92 |
/ |
全 区 |
55597 |
43700 |
100 |
12297 |
附件2:
各镇(街道)2007年COD预计排放量及控制目标 单位:吨
各镇(街道) |
预计排放量 |
控制目标 |
工业 |
生活 |
合计 |
桂 城 |
478 |
1108 |
1586 |
1487 |
罗 村 |
269 |
354 |
623 |
584 |
九 江 |
95 |
572 |
667 |
625 |
大 沥 |
990 |
1456 |
2446 |
2293 |
狮 山 |
1247 |
906 |
2153 |
2019 |
西 樵 |
1081 |
835 |
1916 |
1796 |
里 水 |
337 |
678 |
1015 |
952 |
丹 灶 |
208 |
476 |
684 |
644 |
全 区 |
4705 |
6385 |
11090 |
1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