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2013年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的通知 2013-04-01
2013年南海区人才研究所聘用人员公示 2013-03-28
2013年南海区人才研究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总成绩公告 2013-03-08
关于组织申报第十批“”的通知 2013-03-05
2013年南海区人才研究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公告 2013-03-04
关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才研究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3-02-25
佛山市南海区人才研究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2013-01-22
关于对招聘录用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企业奖励的通知 2012-12-10
宣传片
2012年11月27日
佛山日报记者管俊、阳桦、赵岚 特约记者伍新宇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奏响了科学发展的“进行曲”。处于先发区域的南海,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和城市的转型中,南海谋求全面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渐入新平台、新状态。今日起,佛山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南海已经显现以及未来将显现的“新发展”。
城市南海看东部,南海东部看金融。走访完南海东部桂城、大沥和里水三镇,这样的感觉日益强烈。
作为南海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南海东部片区以金融为特色,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广佛金谷”,逐渐在南海中心城区轴线上崛起。
而对于这一区域本身而言,未来至少将呈现四大变化,并因此而成为南海的“都市纵轴”:城市形态日渐高端;产业凸显金融特色;人口聚集功能增强;服务配套日趋完善。
“广佛金谷”身姿渐现
2007年,南海正式提出千灯湖北延的概念。从原有的千灯湖公园一路向北,跨过佛山水道,这块瘦长的区域,将成为南海未来大城区。也在这一年,广东金融高新区在南海挂牌,并以千灯湖区域为基础展开建设。
2010年,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提出,千灯湖不仅要北延到大沥,还要北延到更北的里水。这也意味着,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宽。
从地理位置上,从桂城延伸到里水,恰好是位于广佛核心的一块轴状区域,再加上金融是重要发展特色,南海东部片区由此明确了“广佛金谷”的概念定位。东部三个镇街,加速锻造“广佛金谷”。
桂城街道今年铺开金融C区建设大手笔,启动千灯湖总部经济区建设,引入万达广场等大项目;三山新城除引入高端科技载体,也加大力度引入金融项目。
前不久,金融D区的规划范围已扩展到北至雅瑶水道的区域,土地面积约万亩,与千灯湖一河之隔的岳利沙片区,拆迁正在推进。
而在里水,10月31日,投资约3亿元的三星金融大厦在金融高新区里水园启动,制造业强大、金融业短板的格局,有望在未来逐步扭转。这也是千灯湖北延至里水,迈出了打造“广佛金谷”的实质性一步。
“双轴合璧”逐渐成形
行走在千灯湖往北的这片区域,现代都市风貌不时迎面而来。
千灯湖周边高楼林立,除了高端住宅,还有不少是在建的银行、证券、保险等总部大楼。大商场临水而建,人群熙熙攘攘。金融广场虽然没有完工,但已见基本面貌:高楼,水生态广场,完善的停车位等配套,与地铁站互联互通。
往北,广佛国际商贸城核心区内,广佛智城等项目已然矗立,咖啡色的外墙,时尚的外立面,营造出很强的都市感,另有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等多栋写字楼在建。
从千灯湖到桂和路侧,再到广佛国际商贸城核心区,未来甚至到里水,“双轴合璧”逐渐成形。
这是一条城市轴。水体公园在此延伸,南有千灯湖,中有九龙涌公园,北有“梦里水乡”;商场、写字楼等城市建筑形态在此一路绵延,企业总部、写字楼、城市综合体……未来一段时间,一座座高楼将陆续在这条中轴上拔地而起。
这也是一条产业轴。从桂城的都市型产业基地,到千灯湖林立的金融大厦,再到大沥建设中的企业总部等,这些高楼将承载新的产业,包括金融服务业、总部经济、高端商贸等,低端产业将不会在此容身。正如大沥镇镇长吴绍秋所说:“总不可能搭电梯上楼分拣塑料吧?”
“东部片区着重于产业和城市的优化提升,以金融高新区为核心,打造城市升级的标杆区域。”南海区区长郑灿儒说。
开辟城镇群崛起路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这一命题正与南海东部片区正在进行的探索有关。
2010年,南海提出“三大片区”发展战略,目的之一就在于推动镇街资源整合发展。就南海东部而言,打造中轴线,链接桂城、大沥、里水三个镇街的发展资源,是其中关键之一。
“东部片区发展的推进,让大沥的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平台。”吴绍秋举了个例子,比如金融D区,原本只是岳利沙片区,面积1000多亩,但最近“扩容”之后,金融D区的发展空间扩大到约万亩,对大沥而言是很大的利好政策,有利于消除大沥与南海中心城区的发展“级差”。
更为关键的是,南海东部片区的发展现在更为注重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吴绍秋说,金融D区的建设,将尽量容纳工作、生活、居住等功能,实现完善的配套,引导片区内人口尽量少流动,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
当初关于东部片区轴线的设想,已经逐渐变成现实。从原先的沥桂一体,到现在的沥桂里一体,这一区域不仅正在形成城市建设的高地,更以金融为特色,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主题,开辟城镇群式的崛起之路。
相关新闻
高举“科技金融”旗
释放产业“核动力”
广东金融高新区聚势金融创新,共振产业转型
对于南海、佛山乃至整个广东而言,现在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显然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机构的载体。
以发展金融后援为先导,5年累积能量后,广东金融高新区今年打起了“产业金融”这一张新的王牌。其中,以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动力”。
至今,金融高新区已吸引包括AIA亚太后援中心、IBM服务外包、富士通数据中心、广发行金融后援中心等96家项目进驻,总投资达270亿元,总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涵盖金融、证券、保险、服务外包等行业。
以此为基础,广东金融高新区开始了金融创新的新征程。今年以来,广东金融高新区日益明晰其“双王牌”的新定位:亚太金融后援基地、广东产业金融中心。
“新产业,新金融。通过从产业链到创业链的结合,构筑以资本市场为纽带,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金融创新体系。”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如此描述金融高新区的新使命。
南海区区长郑灿儒说,金融高新区正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广东产业金融中心”。
科技金融,成为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创新的发力点。8月中旬,科技金融网上超市正式开通,科技金融俱乐部也正式成立。8月底,千灯湖总部经济区在广东金融高新区C区启动建设,为佛山甚至珠三角的金融、科技、民营企业总部提供金融服务、科技支持、政策支撑。
“南海东部以金融高新区作为发展平台,政府这种战略正得到市场的响应。”南海区金融办副主任邓联斌说,前不久三星贷款公司在里水成立,正说明了金融高新区呈现好的发展态势。
“借助金融高新区这个平台,里水要建设‘黄金大道’。”里水镇镇长黄庆添说,里水将充分利用金融高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完善金融后台服务和硬件平台建设,推动里水融入南海东部片区。
邓联斌说,目前金融高新区正在筹建区域性的OTC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推动金融资产、资本的交流,并且加大力度引入风险投资机构等,而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的结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广东金融高新区将围绕与实体经济结合这一思路,做强科技金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动力”。
(佛山日报记者管俊、赵岚 特约记者伍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