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春夏季流行疾病
春夏之交,正是各种细菌滋生,多种疾病易发的季节。临床实践证实,温差较大的春夏之交,是各类疾病多发的季节,急性病患者的就诊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根据医院接洽患者的资料统计,春夏季节的收诊率平均高于其他季节30%,并且疾病的种类也比较多,下面谈谈如何预防常见流行病。
在平时,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流行性乙脑、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传染性肝炎、食物中毒、过敏症等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春夏之交流行的疾病。
一、流行性乙脑
主要症状:发烧、持续高烧、喷射性呕吐、恶心、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症状凶险、激烈,死亡率高,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
预防办法:以积极预防为主,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可以定期打流行乙脑炎疫苗。大力消灭蚊、蝇,经常给牲畜进行卫生消毒、生活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消毒,晚上休息时要用蚊帐或是驱蚊器,以防蚊子叮咬,染上病毒。在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用连翘、板蓝根、双花各
二、食物中毒
主要症状:进食在一个小时至数小时之是即可发病,轻者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昏、头痛、腹泻等,重者畏寒、高热、抽风、昏迷、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死亡。
预防办法:餐具要定期消毒,厨房用具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购买食品时要认真检查,防止把变质的食品买回家,剩余的食品要科学保管,防止被苍蝇污染,变质的剩饭、菜要扔掉,以防发生问题,尽量不要吃生冷食物。
三、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
普通型痢疾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病程6—8天。
轻型痢疾的主要症状:基本不发热,有轻微的腹痛,便中的粘液、脓血不明显。病程3—5天。
中毒型疾病的主要症状:起病急,持续高热在39—41摄氏度,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嗜睡烦躁,严重时出现昏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
预防办法:
1、控制传染源。当发现疾病病人时,应该及时地隔离,对于病人曾经使用过的餐具和生活用品及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2、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人要坚持饭前便后把手洗干净,不要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凉拌食物要确保不被苍蝇污染,多放些生大蒜和食用醋。
3、治疗方法。用法应该首选黄连素片(刺激性小,副作用小);饮食上应该以流体或是半流体为主;多饮些淡盐水及果汁;辅助治疗时可以在用餐时吃些大蒜。
四、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
主要症状:眼睛内部有异物感,眼睛分泌物多,视物模糊,发痒、怕光、流泪、疼痛,严重时会发生角膜溃疡,造成视力极度下降。
预防办法:家庭最好分用毛巾、洗脸盆,并注意经常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去揉眼睛。在公共游泳场游泳时,要注意眼睛的消毒。不要和患此病的人握手。
五、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 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病毒、尤以甲型极易变异,往往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主要症状:急起畏寒 高热 头痛 头晕 全身酸痛 乏力等中毒症状 可伴有咽痛 流涕流泪 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 伴有腹痛 腹胀 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办法:早期发现和迅速诊断流感 及时报告 隔离和治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