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人民法院
当前位置首页>>法院信息>>新闻速递

84天镜像:东方塑料死而复生记

发布时间: 2011-12-20部门:法院

来源: 20111217日《人民法院报》

林劲标 黄延丽

      2010年,产值3.8亿元。今年,目标4.5亿元。谁也料不到,广东省佛山市东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这么一个行业巨头说倒就倒了。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只是84天,它又迎来了重生的希望。

     镜像一惊慌,“被失业”后72小时

     时间:今年819日下午3

     地点:佛山市南海区东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厂区(以下简称东方塑料)

     直到看到佛山市南海区法院在厂房里贴上封条,来自河南的小陆才相信“老板孔泳其跑了”的传闻确实是真的,自己也“被失业”了。

     “这月13号才高高兴兴过完22岁的厂庆,总共摆了138围啊!”像小陆这样突然“被失业”的有1100多名员工。“要知道,这个厂22年从未有过亏损。”

     822上午10点半左右,法院立案厅,100多名供应商闻讯后赶来起诉。

     “还有189万没有收回来,86东方塑料还给了我一张18万的支票。”佛山新彩妍塑料实业公司总经理黄小军举着一大沓拖欠票据,怒气冲冲。

     镜像二忙碌,第7天支起招聘帐篷

     826,在知晓老板跑了的第7天,东方塑料厂外支起了许多上门招聘的用工帐篷。

     小陆刚刚从银行ATM机上查到多了两笔钱:一笔是补发当月工资3500元,另一笔是他工作三年的经济补偿金10500元。“该拿的一分都没有少。”小陆很是高兴,他指了指旁边的帐篷,竖起了大拇指。

     刚失业就就业,7天里,小陆经历人生的悲喜交加,对新东家显然很满意。而在强烈反差的背后,是政府和法院高效联动、运用诉前联调共同化解工人工资问题的身影。

     1100多名工人工资和去留是头等大事。案发后,该厂所处地狮山镇西区社会管理处立刻报告当地政府,随即召开人民法庭、劳动、公安、工会、综治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启动诉前联调。

     会上确定了分工:综治部门负责搜集工人诉求,稳定工人情绪;劳动部门负责清点工人及拖欠工资;政府负责寻求垫资;法庭则为化解纠纷提供法律支持;工会则为员工找新用工企业。

     财产保全、司法确认和民事纠纷疏导,狮山法庭庭长潘世雄随即将全庭人员分为三组,明确任务。接下来,政府与法院紧密配合,分秒必争。

     镜像三能动,成品变现零贬损

     工人走了,摆在法院面前的是等候处理的货物、机械设备,还有标的额高达2.5亿元的115件案件。

     “东方塑料垮了,上下游的生产不能因案件处理受到连累,否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整个本地注塑行业会濒临停滞。”法院副院长杜广锵说,案件背后牵涉的行业链条才是关键。

     829,法院顶着压力解封确属下游委托加工方所有的模具并逐一清退,东芝、美的、松下等下游公司得以恢复正常生产。

     紧接着,法院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目的是征求意见立即处理库存成品。“大部分成品属于定向加工,尤其是外观都是当季流行样式。若经审判、执行、评估、拍卖走下来,几个月就足以让成品成为废品。”法官王国安紧迫。

     “反对!变卖时间太长,不如直接让我们把货拉走抵债!”焦虑、猜忌充斥于耳。

     王国安知道,他们总的来说是对法院没信心。他明确两点:第一,提前处理货品不是贬值变卖,而是按合同价继续履行定制合同;第二,法院会全力以赴尽快处理好这批案件。

     吃下“定心丸”的债权人很快打消顾虑,表决同意解封处理库存产品。926,库存成品已变现450余万元,绝大部分成品实现零贬损。

     为了及时催收东方塑料的债权,法院当了“管家人”,组织人员清点账目并陆续查封了其在19家客户的债权人民币5471万多元及美金269万多元。119,已有6家公司支付到期债权411万多元、美金54万多元至法院账户。

     镜像四淡定,法院介入后第84

     时间:1111下午3

     地点:南海法院狮山法庭第一审判庭

     在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到场131名债权人的脸上没有了84天前焦虑和猜忌。

     “如果本次债权人会议通过,东方塑料厂将在下月初先行公开整体拍卖。”杜广锵通报了东方塑料厂的案件受理、诉讼保全、财产评估等情况之后,提出了整体拍卖公司财产的工作思路。

     “懂行”的债权人听到这个消息,偷偷松了口气。价值5000多万的先进设备,如果半年不用就会报废,尽快整体拍卖,是最大限度保存这个22年大厂价值的最佳办法。

     很快,先行整体拍卖的方案得到了90%债权人的同意。这意味着,这个当地行业巨头得以重生,1000多个就业机会又向社会敞开。

     128,东方塑料将迎来整体拍卖的日子,已有多家竞标企业介入。

     采访手记

     84天如何“法律救厂”

     老板逃逸、银行追债、工人失业、出格维权、政府介入、法院查封,这几乎成为我国企业倒闭引发纠纷的“例盘菜”。东方塑料也没逃脱这开端“套路”,但它却以“重生”结局。

     究其原因,是南海法院没有机械适用法律让其进入漫长的破产清算程序,而是站在最小减轻连锁损失、最大限度拯救行业经济的大局角度,运用法律手段尽最大力量让它起死回生。

     如今,中国的每个城市、区县都在努力建设或引进具有相当规模的地域特色行业,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行业经济更显发达。而一旦发生当地行业巨头轰然倒塌的事件,将引起上下游行业的连锁反应。

     此时,人民法院面临的不仅仅是快速、妥善处理工人工资、大量债权债务、企业财产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处理过程中能不能运用法律手段盘活地方行业这局棋?

     正如南海法院院长李声让说的那样,“一个法院、一个法官如果没有民生意识、大局意识,以案办案,看不到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虽然不会出错,但肯定收不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和我们司法为民的工作主旨是背道而驰的。”

     法律之所以能救厂,说到底靠的是法官的“能动”。

 

南海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