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公众服务 >> 环保公示 >> 环评公示
佛山110kv西岸(上西)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告
2012-08-28

佛山110kV西岸(上西)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已报送至佛山市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审批,依据2006年3月18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的规定,需要对本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公示,以便让公众了解,同时也能了解社会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及对本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一、  建设项目概况

变电站站址位于南海区西樵镇西岸管理区庆云大道东侧,场地东侧现为鱼塘,南侧、西侧为勤力山,北侧为工业厂房。目前站区山体范围内场地已平整,站区东侧为鱼塘。站址北侧1.5km外为高明大道、荷富路,西侧300m处为庆云大道。拟建110kV西岸变电站总征地面积为8278m2,包括变电站围墙内用地面积2883m2,进站道路用地面积2756m2,站外排水沟、挡墙等用地面积2639m2。本工程新建110kV西岸变电站,全户内布置,主变规模终期为3×50MVA,本期2×50MVA;解口110kV南秀线接入110kV西岸变电站,形成110kV南海~西岸、110kV西岸~秀丽线路,新建线路采用电缆加架空线路方案,总长约2.03km,其中电缆线路长约0.13km,架空线路长约1.9km;改造110kV南秀单回线路53#~55#段,改造段长约0.45km;改造110kV荷秀甲乙线59#~66#段,改造段长约1.85km。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该项目为电力供应项目,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主要有:

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

(1)施工污废水:施工人员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和施工时混凝土搅拌废水。

(2)施工废气: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变电站的施工开挖、进站道路修建开挖、物料运输以及场地裸露产生的二次扬尘。

(3)施工噪声:变电站及进站道路的施工机械设备(挖掘机、推土机、碾压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机、自卸卡车等)运行产生的噪声。

(4)施工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是变电站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砖头、砂石及水泥块等,由建设单位收集,运至市政部门指定场所妥善堆放处理。

(5)施工期生态影响:线路电缆沟、塔基基础开挖、弃渣临时堆放等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线路土石方挖方总量为1900m3,填方总量为1100m3,弃土方量为800m3。施工过程中将可以回填利用的土方临时堆放于塔基和电缆沟附近,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或用于覆土绿化,不能利用或者多余的弃土及时运至相关部门指定的弃土场妥善处理。

 

2、运营期主要污染源:

(1)生活污水: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办公污水。

(2)运营期废气:运营期无明显废气污染源。

(3)运营期噪声: 高压线及各种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场、无线电干扰、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

(4)运营期固体废物:值守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5)环境风险:变电站运营期时,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一般只有发生事故时才会排油。当变压器发生漏油事故时,漏出的油经油槽收集并通过地下排油管道汇入事故油池,废油渣由资质危险废物收集部门统一回收处理。

 

二、  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

(一)施工期主要环保措施

1、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①变电站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泥浆废水,主要是在混凝土灌注、施工设备的维修、冲洗中产生。施工高峰期产生的施工泥浆废水为3.4m3/d。在施工现场设置一定容积的沉淀池,将施工泥浆废水汇集入沉淀池充分沉淀澄清后,上清液用于林草灌溉或喷洒降尘,不排入附近水体。变电站施工人员居住在施工临时生活区内,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区简易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林草灌溉或喷洒降尘,不排入附近水体。②线路工程施工废(污)水主要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搅拌冲洗所产生的废水。由于本工程线路路径较短,所产生的生产废水很少,经简单沉淀处理后上清液用于降尘和绿化。本工程线路施工人员租用当地的居民房,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

 

2、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为减少施工时产生的扬尘对环境敏感点坑尾村3号及4号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如施工时,科学回填场地、合理开挖等,在施工场地内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汽车运输的粉状材料、弃土表面应加盖篷布等,防止飞散、掉落;对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点时,减缓车速,尽量减小扬尘的产生,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在采取上述防尘措施后,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变电站周边及线路沿线环境的影响较小。

 

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①施工区严格控制在变电站用地红线范围内;②施工前先建好围墙,以达到一定程度的隔声目的;③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高噪声施工机械安装消声器、隔振垫等;④运输车辆在途经居民点时,应尽量保持低速匀速行驶。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变电站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鱼塘泥淤、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变电站场地平整需要对低洼水塘内的淤泥进行清淤,其清淤量为3000m3,运至当地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堆放,并妥善处理。建筑垃圾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块等建筑垃圾,运至当地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堆放,不得随意丢弃。

 

5、施工期生态影响防治措施:变电站场地平整、构筑物建设、进站道路施工、土石方的临时堆放、塔基及电缆沟的建设会压占部分土地,改变局部原有地貌和植被。

目前,变电站场地现状为鱼塘和山地,场地内植被主要为农作物、杂草、低矮灌木林等。施工时施工区域严格控制在占地红线范围内,避免破坏周边植被。施工结束后,在站区内空地进行植树种草绿化,变电站占地区域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恢复。

本工程新建塔基共12基,架空线路沿线主要种植低矮灌木,如线路跨越树木,将采取抬高杆塔高度跨越方式,避免对树木的破坏。

电缆沿鱼塘敷设,不需砍伐沿线树木。因此,本工程电缆线路的建设对沿线生态的影响随着工程施工结束并及时绿化后而逐渐消失,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环保措施

1、废水治理措施:在运行期间,变电站值守人员为2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对周边水体无影响。

 

2、噪声治理措施:本工程为新建建设项目,理论计算分析,变电站投运后,2台主变对变电站四侧厂界环境噪声排放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与环境现状值叠加后可知,变电站四侧墙外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拟建线路主要经过鱼塘和沼泽地走线,且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声级较小,故本项目建成后对沿线周边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变电站运行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站内设置垃圾箱,委托环卫部门定期处理。因此,生活垃圾经妥善处理后,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

变压器检修时会产生绝缘子串、金具等固体废物。检修固体废物由建设单位收集、分类回收。

变电站事故排放的含油污水排入事故油池,含油污水经油水分离处理后,油可全部回收利用,净化后产生的少量废渣属于危险废物,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机构进行最终处理。

 

4、风险防范措施:

变电站主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变压器油闪点一般都在143-148°C之间,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C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C小于60°C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C的称为丙类液体,丙类液体闪点较高,不会发生爆炸事故。因此,本工程变电站变压器油不会发生爆炸事故。

另外,为了防止变压器事故或检修情况时油泄漏造成废油污染、火灾危险或通过排水暗管流出站外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变电站设置事故油池,位于变电站主变压器旁,事故油池容积可以满足变压器事故排油时的容积要求。当变压器发生漏油事故时,漏出的油经油槽收集并通过地下排油管道汇入事故油池,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现今运行的变压器保护措施较高,发生事故概率极低。为避免可能发生的变压器因事故漏油或泄油污染环境,进入事故油池中的废油必须由经核查具有相应资格的危险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妥善处理。

同时运行单位应健全变电站应急事故处理预案,定期检修事故油池,防止破损。

SF6气体作为绝缘、灭弧介质性能优越,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稳定性,在断路器、GIS组合电器、互感器及变压器中广泛使用。SF6气体长期高电压运行将会分解有毒有害产物。电力设备SF6废气的排放来自设备故障检修、计划检修及设备报废三个方面,其中计划检修和设备报废占主要部分。因此电力设备SF6废气需要专业SF6废气回收机构统一回收处理,严禁将电力设备SF6废气随意排放。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本工程变电站出现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当出现事故危害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置,预防各项事故的发生,使其产生的影响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佛山110kV西岸(上西)输变电工程选址基本合理,符合佛山市南海区总体发展规划,如能按本报告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各项污染治理,保证污染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同时确保项目做好各种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该项目的建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三、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及补充信息的方式

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信件等方式与我局联系进行索取报告书简本及其他补充信息。

 

四、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范围:本项目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项目选址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主要事项:

①本项目建设对环境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可在接受的范围内。②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赞同本项目的选址建设?③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何意见建议?④其它建议?

 

五、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期限:2012年8月28日至2011年9月10日;

方式:通过邮件、电话、传真、信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意见。

 

六、  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公示机构:佛山市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汾江南路1号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新三路4号

邮编:528000                                    邮编:528200

联系人:王工                                    联系人:陈小姐

电话:15676198086                               电话:0757-86393631

传真:                                          传真:0757-86393617

E-mail:                                        E-mail:nhhbghk@126.com

 

特此公示,任何单位或个人若对佛山110kV西岸(上西)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有意见或建议,可于2012910日前通过上述方式联系和反映,供我局进行决策参考。

 

                                                     

佛山市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2012828

    您是第 位访客    
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新三路4号环保大厦 电子邮件:hbj@nanhai.gov.cn
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版权所有 ©2005 [粤ICP备030659][佛山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