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
气候学的纪录显示,近百年来,全球的平均地面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总体上,本世纪80年代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上个世纪下半叶升高了约 0.6°C。这种趋势很可能继续下去,除非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坐落在维也纳附近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于1991年所作的预测表明,到2050年,全球变暖的幅度可能在4.5~10°C之间,到21世纪末,则在12~15°C之间。这些预测还是初步的,因为其中没有考虑海洋热力学效应引起的时间滞后效应。比较合理的预测是,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 0.5~2.5°C,到2050年,将上升3.6~4.5°C。
② 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
初步研究显示,全球变暖会引起温度带的北移,进而导致大气运动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降水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一般地,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增加,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量也会增多,而中纬度地区夏季降水量将会减少。对于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增多是有利的。而对于降水减少的地区,如北美洲中部、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则会因为夏季雨量的减少变得更加干旱,水源更加紧张。
据估算,在综合考虑海水热胀、由于极地降水增加导致南极冰帽增大、北极和高山冰雪融化等因素的前提下,当全球气温升高1.5~4.5°C时,海平面将可能上升20~165厘米。海平面的上升无疑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目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海平面上升还会导致海水倒灌、排洪不畅、土地盐渍化等其他后果。
③ 全球变暖的原因
根据物理学原理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在向外辐射能量,这叫做热辐射。一般物体的热辐射的波长有一定的范围,由该物体的绝对温度决定。温度越高,热辐射的强度越大,短波所占的比重越大;温度越低,热辐射的强度越低,长波所占的比例越大。太阳表面温度约为绝对温度6000K,热辐射的最强波段为可见光部分;地球表面的温度越为288K,地表热辐射的最强波段位于红外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被岩石土壤等吸收,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与此同时,地球表面物质向大气发射出红外辐射。大气层对红外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就造成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最终,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和它散失的红外辐射的能量达到平衡,形成地球表面现有的平均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