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前一步 抢抓机遇
——在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的报告
(2010年1月18日)
李 贻 伟
同志们:
现在,我受区委常委会委托,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转型升级 朝阳初现
2009年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等重重考验,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勇敢学习、勇敢创新、勇敢实践,各项战略举措效果显露,城市轮廓逐步成型,产业、环境和社会文明同步提升,居民幸福感、财富聚集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2亿元,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5亿元,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8亿元,增长12.6%。
过去几年,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突破了传统路径依赖,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向集约高效转变。坚决舍弃不适宜地区发展的产业,精简提升传统产业,广大民企在“雄鹰计划”的助推下劈波斩浪、率先突围,其中3家企业成功上市,激发了其他企业的雄心。技改投入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县域之首,产业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强力开展“清无”行动,2万多家无证照经营户纳入规范管理。我们提前介入引导村企进行“三旧”改造,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产业基金的乘数效应凸显,汇丰、东亚等多家外资银行以及日本富士通、法国凯捷等知名服务外包企业相继落户,金融高新区已进驻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都市型产业基地迅速兴起,电子信息、动漫创意等高技术产业加速聚集。广东电光源产业基地开局良好,LED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平板显示、汽配等支柱产业逐步进入高产期,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业招商取得突破,都市农业为农民带来明显收益。大宗商品交易形势喜人,商业氛围日益浓厚。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我们的产业非但没有“空心化”,反而档次更高,产能更大,效果更好。
在珠三角新一轮的城市竞争格局中,我们找准了方向,明确了定位,抢得了先机。区域交通体系日益完善,海怡大桥等与广州衔接的路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广佛客运同城化步伐加大。桂澜大桥通车,千灯湖北延战略有新进展。西南片区交通加大投入,镇内、镇际公交开通营运,群众出行更加便利。“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发展”成为共识,环境治理迈过了最困难的坎,大气好转、河涌渐清、绿化更多,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区域价值明显提升。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队伍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面对困难,我们的干部没有埋怨、没有消极,而是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直面困难,经受考验,一批富有激情、有勇有谋的人才得到重用,公务员与聘员、后勤人员互相竞争,互相配合,各显其才。同时,通过加强培训,村组干部的活力得到激发。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顺利开展,行政服务效率持续提高,廉政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人大的监督和政协的参谋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我区勇担全省“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先行区重任,创设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各出新招,越级上访大幅回落,约九成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群众对政府更加信任。“出嫁女”难题基本解决,“两确权”稳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全覆盖试点全面启动,温情和谐的社会气象蔚然成风。
我们根据地方财力和实际,有重点地改善民生事业。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健康村”工程有序铺开,社区卫生防控体系日趋完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南海教育提升为品牌。一批公共文体设施先后建成,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受到群众好评。实施“新农保”,提前研究推进非企业城乡居民参加“大社保”与新型养老保险,公共服务城乡统筹格局基本形成。
同志们,过去一年,面对各种变数和考验,全区各级不畏惧、不动摇、不懈怠,按照既定的战略部署,大胆向前早走一步,转型快人一步,以信心带动信心,实现了在逆境中崛起,在危机中攀升,成绩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肯定。这是上级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这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放下包袱 抢抓机遇
金融危机的考验、科学发展观的洗礼,使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战略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战略的成败,关键在于目标的好坏。目标设定得好,才能形成合力,越干越来劲;目标设定得不好,则资源和时间白白浪费,且越干越没劲。我们既要防止好高骛远,也要避免漫无目的,只有目标科学合理了,才知道取舍点在哪里,资源往哪里投放。
一个地区的形象是可以塑造出来的,当然这个要立足于历史和基础。一个地区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做,必须有选择地舍,有选择地留,力求做到最好最精,我们要的是“强壮”,而不是“肥胖”。要塑造什么样的南海,什么样的镇街,什么样的社区,各级都要有一幅蓝图,这是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领导力的第一体现。
在设定目标和描绘蓝图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放下一些思想包袱,这样才能心明眼亮、轻装上阵。一是要放下成绩的包袱。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南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面对成绩,往往容易沾沾自喜,小富即安,进取心不强,成绩变成了绊脚石。二是要放下利益的包袱。个别单位和村组放不下眼前的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暂时的利益变成了发展的阻力。三是要放下经验的包袱。有些同志把习以为常的东西当作经验,把经验奉为“天书”,头脑中设定了很多无形的条条框框,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盲目性。四是要放下教训的包袱。吃一堑要能长一智,而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连朝气与勇气都丢掉,多彩的生活变成了灰色。这些包袱蒙蔽了我们的眼睛,拖慢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虽然很沉重,但自己却察觉不到,如果放不下,我们将难以在新的竞争中取胜。为此,区委要求每个同志通过本次全会都要重新审视自己,进行深度学习、二次进修,在实践中改造提升,让自己的思想获得解放。敢于敞开自己、借助外力是成熟人生的标志之一,要学会借助上下级、同事、家人、朋友等来帮助自己卸包袱,用真心换真心。担心和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决心却是必须的。我们要外练筋骨肉,内练精气神,力争做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人。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眼前一亮,机遇无处不在。当前,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国家吹响了经济转型的号角,珠三角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势不可挡,近几年的环境整治和产业调整为我们积蓄了强大的后劲。事实证明,谁先走一步,谁就能取得领先,一步领先往往步步领先。区委要求,全区各级务必增强危机意识,抢抓机遇,找到自己的最强项和发力点,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区委对2010年的工作作出以下三项部署:
第一,提升产业竞争力
立足南海的实际,提升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力仍然排在第一位。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尤其要集中优势资源,抢占战略性产业高地。
在纵深推进“雄鹰计划”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要认识到,产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竞争、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但我们须知“潭深有龙,池大有鱼”,克服成本上升、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法宝之一就在于产业聚集,就在于打造完善的产业链。产业聚集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如果政府放任自流,任由企业和协会自生自灭,产业链是很容易散掉的,一旦散掉后重新聚集就非常困难了。以产业链招商也是我们的相对优势,我们要走出“政府是政府,市场是市场”的误区,主动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在原来专业镇的基础上,大胆跨前一步,利用好我们手中的资源,花大力气完善产业链条,让企业不愿离开、难以离开。鼓励各个镇街设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组织专门人才,培养一批研究产业、扶持产业的高手。在产业集群问题上,我们不是主动就是被动,没有选择的余地,政府不出手,迟早会后悔。
要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重点培育发展金融服务业、新光源、新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高新区要重点引进创业投资、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大力促进都市型产业发展。三山片区要在新产业方面迈开步伐。九江的物流基地要尽快成型。农业农村方面,希望镇街、村组积极利用区镇两级的农业产业基金,成立专业队伍,继续做好农业招商,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提高农业效益,改善从事农业的农民生活,间接保护农田。
第二,提升环境竞争力
环境是财富,是竞争力。没有优质的环境,就只能是低水平的发展,就形成不了竞争力,已经形成的财富也会流失。我们的城市化仍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的潜力很大,需要我们做的事情也很多。在增创环境优势的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哪个地方堵塞就把哪个地方打通,哪个环节薄弱就把哪个环节补上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让南海成为资金洼地、人才高地和创业福地。
硬环境方面,要以环境再造和城市转型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治污、“绿色美丽家园计划”,切实改善水环境和大气质量,提高绿化水准。要下大力气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加大科技管理城市的力度,提高城市品位,打造相对的环境优势。
软环境方面,重点在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竞争力。要继续突破选人用人上的条条框框,坚持用实践来检验干部,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对一些有个性的人才,要不拘一格、用其所长,让每一个干部都切身感受到,在南海这样的地方“不怕没舞台,就怕没有才”。切实论功行赏,鼓励各级探索各种激励手段,不仅要给予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给予信任、给予责任、给予荣誉,让每个干部都释放出最大的潜能。要通过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带动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择机铺开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继续擦亮“高效南海、热情南海”品牌。
第三,提升民间竞争力
民间蕴藏着巨大潜力。这些潜力源自村组干部,源自广大群众,源自企业家和各种创造性人才,我们要善于开启民间宝库的大门,让各种潜力都迸发出来,形成新的动力、新的合力。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我们不能责怪群众看重眼前利益,更不能将其看成一种包袱。尤其是村组干部面临换届选举等压力,他们渴望得到帮助,也应该得到帮助,我们要给予深入的理解和适当的引导,只要政策对头,他们必将成为建设南海的主力军。“三旧”改造可以说是下一轮发展的最大抓手。在推进“三旧”改造过程中,各级要善于构建利益共同体,舍得放权让利;要避免单纯走传统商业、房地产的开发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产业载体,实行产业与城市同步发展;要善于树立典型,对舍得放弃短期利益、主动进行改造的村组,优先扶持,让其优先得利;要集中资源,成熟一片、改造一片,像打保龄球一样,打中一个,带动一片,让南海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光彩。
要善于发挥企业家和各类创造性人才的作用。扶持商会协会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企业家的关怀。结合我区的产业需求,制定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进一批拥有科技成果、善于资本运作的创造性人才。实施“十万雄兵计划”,探索人才落户新机制,让五湖四海的人才汇聚南海、扎根南海。
提升产业、环境和民间三大竞争力,核心仍然在于我们的干部队伍。在此,区委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勇作标杆。“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一个地方党委与政府,代表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代表了社会的道德力量,可以说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风向标。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政府既不能越位干涉企业的合法经营和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也决不能无所作为,无所作为必将耽误一个地区的发展。我们必须勇敢地跨前一步,凡是有利于增加地方价值、有利于增加社会正义感、有利于增加居民幸福感的事情,都要勇于承担,主动作为。要不断更新施政理念,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强化层级问责,借鉴大部制改革精神,试行项目负责制。要善于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依法依规探索崭新的施政手段,提高行政效能。
二是勇作尖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政策法规一旦和实践相冲突,应该以实践作为取舍的标准。条条框框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有僵化的危险,政策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为此,我们必须敢于打破头脑中无形的条条框框,将政策法规为发展所用,为人民所用。用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当作自己不作为的借口,比活用政策法规更容易,但绝不是受群众欢迎和实践需要的。这不是尊重法理精神,而是胆怯的表现。
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甚至会有一些阻力,这是很正常的。社会越发展,个性化越多,差异化越大,要想各方都满意,只是理想状态。尤其是超前的事情,如果都采取简单的民主投票方式,那就难以超前,因为超前就意味着还没有被多数人所理解。政策对头的时候,得益的多数人往往默默支持我们而不出声,只有少数人为了个人私利进行鼓噪。这时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事情往往就推不下去,“夹生”之后再想推进,难度会更大,成本会更高,甚至会给逼回去。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继续发扬勇敢学习、勇敢创新、勇敢实践的精神,放开手脚,大胆去做。只要符合上述“三个有利于”原则,没有掺杂私利的实践,迟早都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三是勇作核心。坚韧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前提。在勇敢转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第一线,敢于负责,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过去以村组为主的发展方式带来了辉煌,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付出了巨大成本。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农村以后的发展,要以规划来引导,以产业政策来引导。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让群众明白,只顾眼前的分红,将来可能就没有分红。只靠出租不能带来更大的富裕,也抵挡不住经济危机的冲击,为了更大的收入,必须调整结构,依靠土地与依靠脑力、知识相结合。希望广大农村干部提早觉醒,提早行动,制定好各自的发展战略。镇街的同志也要善于研究如何将村“两委”,并通过村“两委”将村小组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共生共荣。
四是勇于自律。在这个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暗箱操作、贪图小利将会无处遁形、得不偿失,不仅会使我们丧失改革的勇气,也丧失多方力量对我们的支持。自身正、自身净,才能自身硬。钻石之所以坚硬,是因为品质纯洁。我们的干部务必要珍惜名节,不为蝇头微利所羁绊,这样才能披荆斩棘、迈步向前。各级纪检部门也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干部既能干成事,又要不出事。
信心是胜利的保证。特别是在向前探索的时候,信心使人精力充沛、干劲倍增,犹豫只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发牢骚和抱怨是最容易、最简单的事,但永远不是成功者的标志,而是失败者的标签。
同志们,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南海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地方财政不只是“吃饭财政”,更是为建设和发展服务的财政。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区和各镇街对未来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动力更加充足。希望全体共产党员务必要坚定信心,放下包袱,抢抓机遇,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群众,将南海建设得更加美好。
CopyRight © 2009-201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