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广东省2006年粮食工作要点 |
广东省2006年粮食工作要点 2006年03月08日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粮食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的一年。我省粮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改革和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粮食方针政策,确保全省粮食安全,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为国民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主要任务是:继续完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粮食流通体系;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加强和改善政府粮食调控;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探索建立全社会粮食储备新体系;抓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粮食法制建设,促进粮食依法行政;加强粮食行业指导,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业的发展。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意见的通知》精神,督促各地落实政府粮食工作责任,健全粮食安全责任机制,继续做好粮食工作年度考评,转变政府粮食行政职能,依法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职能。创新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按照与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相一致、权责统一、精干高效的原则,稳定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机构。
(二)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在健全完善现有的省、市、县政府三级粮食储备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粮食储备的成功经验,建立政府储备、企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全社会粮食储备新体系。严格按照粮食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的要求,努力创建“储粮于田”、“储粮于企”、“储粮于民”、“储粮于钱”和“储粮于政府”的新机制,让全社会共同担负起确保粮食安全的责任。进一步研究健全和完善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和改善政府粮食宏观调控。健全粮食生产调控机制,坚持严格的基本农(粮)田保护制度,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全省必要的粮食自给率。健全粮食储备和风险基金管理制度。加强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建设,提高政府日常调控和应急调控能力。根据《国家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我省粮食应急预案,加强全省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研究粮食应急加工网络建设规划。加强与外省的粮产区合作,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设粮食“绿色通道”,搞活粮食流通,引导产区的粮食流入我省,解决缺口粮源,保障粮食供求总量平衡。
(四)抓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搞好全省粮食基础设施和粮食物流建设规划的实施,加快省直属粮库建设。大力推进省储备粮东莞直属库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把东莞库作为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节点第一批试点建设项目予以重点扶持。认真做好2001年3个国家储备粮库功能提升项目收尾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按照“企业投资为主,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继续抓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珠江粮食走廊”功能。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大型优势粮油企业到我省合资或独资建设粮食物流、加工、配送等项目,大力推进粮食现代流通业的加速发展。
(五)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湛江、茂名、阳江等市国有粮食企业重组、职工分流安置,以及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资产重组和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发展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按省政府要求,促进尽快出台消化粮食政策性财务挂帐的具体实施办法,切实解决好国有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研究制定有关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措施。
(六)推进粮食法制建设,促进依法行政。继续推动《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的立法工作,争取早日颁布实施。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广东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定省级储备粮代储条件认定办法、质量监管办法和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依法规范粮食行政许可行为,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依法维护良好的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流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促进粮食依法行政。大力宣传粮食政策法规,营造依法管粮的社会氛围。
(七)加强粮食行业指导,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业发展。抓紧研究制定《全省现代粮食流通业发展纲要》,促进粮食流通业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指导和监督实施粮食财会和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服务;支持粮食中介组织发展,促进粮食行业自律;加强粮食行业发展调查研究,结合我省粮食经济形势,及时提出有关政策意见。 | | | |
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
|
发改微博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