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家粮食聂振邦局长到我省考察时特别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
国家粮食聂振邦局长到我省考察时特别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005年11月08日 10月29日至31日,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董富胜陪同下,到我省深圳、东莞、珠海、顺德考察粮食工作,认真听取了省发展改革委和有关市的汇报,深入到基层粮库和粮库建设工地进行了考察,对我省粮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了重要指示。 聂振邦局长充分肯定了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粮食工作,1992年以来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大胆探索,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新体制,率先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率先实行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和考评制度,率先构建粮食物流体系——珠江粮食走廊,率先建立粮食应急机制,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粮食工作走在全国粮食系统的前列,为全国闯出了发展新路,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近年来,在多次遇到洪涝灾害和突发事件,特别是2003年“非典”和2004年粮价大幅上涨,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果断采取措施,确保了粮食市场和社会的稳定。 聂振邦局长在考察中特别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他指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放开粮食市场后,全国上下都必须认识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经历1996年后连续几年丰收和2000年后连续几年减产后,中央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业,发展粮食生产。我国13亿人,有1亿贫困人口,遇上干旱洪涝灾害,粮食就有缺口。我们对国内外粮情必须有清醒的了解。全世界粮食产量非常有限,尚有5亿人口吃不饱饭;我国耕地和水资源不足以满足人的增长需要,粮食需求量大,向国外买粮对国际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很大,要买并不一定能买得来。人不能一天不吃饭,不可一日无粮。因此,丰年要多储,确保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绝不能掉以轻心。广东过去是鱼米之乡,粮食调出省,如今粮田变厂房,每年粮食需求量3600万吨,自给率只有40%,而吃饭人口超1亿人,周边地区只有湖南、江西是产区,其他都是缺粮地区,如果出现缺粮,真正紧张时,调也调不过来。不能认为有钱就有粮,在思想上一定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聂振邦局长对当前和今后我省粮食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要按照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落实中央核定的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广东省经济总量大,位置特殊,对全国、包括港澳地区甚至国外都有较大影响,确保本省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责任重大。中央领导反复强调,广东粮食稳定,全国就稳定。广东省粮食产需缺口大,是全国缺粮最多的主销区之一,缺口的粮食主要通过到外省采购和国外进口解决,市场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粮食安全风险相应增加,落实地方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十一五”期间应继续推进地方粮库建设。过去广东的粮食仓储设施底子差,点多分散,破旧落后。省委、省政府对粮库建设高度重视,很有远见,决定“九五”、“十五”期间建设“珠江粮食走廊”,建了一批现代化储备粮库和省直属储备库,粮食仓储设施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全省粮库总仓容还未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十一五”期间还应继续加大储备粮库建设力度,可以采取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地方粮库建设。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去年,国务院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行政执法职责。根据这一实际,中编办批准国家粮食局增设监督检查司和增加相应的行政编制。一些地方反映,有的市、县粮食管理机构为事业单位,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而且人员编制不足,难以全面贯彻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广东省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希望广东要明确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机构来承担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并配备相应的人员编制。 (四)按政策限期消化粮食财务挂帐。中央的政策是,政策性挂帐按照“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由省政府统筹资金限期消化。目前,有25个省(区、市)对1998年6月至全面放开粮食经营止产生的粮食财务挂帐进行了清理审计。广东省已完成了清理审计工作,认定政策性挂帐11.83亿元,挂帐数额是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在前两轮的消化粮食财务挂帐中,广东省都做的比较好,能够按照中央政策,按期完成消化任务。希望广东省再接再厉,做好这一轮挂帐消化工作。 | | | |
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
|
发改微博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