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梅州市大力开展创先活动,促进储粮工作上新台阶 |
梅州市大力开展创先活动,促进储粮工作上新台阶 2005年04月29日 近年来,梅州市粮食局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工作职能出现新变化的形势,提出以“搞好粮食安全为目标,用心抓好储备粮管理,着力提升储备库功能,重点抓好质量提高”的总体思路,在全市开展创建储粮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活动,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创先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梅州市各级储备粮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作出了新贡献。他们的具体做法有: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落实。梅州市及其各县(市)局领导对储粮创先工作高度重视,他们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主管部门具体管,库点职工扎实干。各粮食存储库点,在粮食局的指导下,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落实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粮食仓库的维修、改造、道路整修、防水、放火、防盗、推广应用保粮先进技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二是精干队伍,规范管理。队伍的素质,决定管理的责效。全市粮食系统把建立一支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懂管理、综合水平高的储粮保粮队伍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一是择优组建储粮保粮队伍。各单位根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等方法,择优录用粮食仓库管理人员,把政治素质好、储粮业务精、善于管理的中青年聘用上岗。二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员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职工摆正思想位置,振奋精神,爱岗敬业。三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大埔县编印《储粮管理知识工作手册》发给全体干部、职工,梅县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省级储备粮帐、牌、卡、册、粮情检查登记等规定,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全市仓储管理队伍的素质有了提高,改变了过去帐册不齐、填写不规范的状况,努力做到“一符三专四落实”等规范管理。 三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明确职责,规范管理是保证粮食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各收储公司实行定员、定岗、定仓,层层落实工作职责。建立了储粮岗位责任制度和粮情检测制度,健全了粮情分析汇报制度,规范了清洁卫生制度和安全保卫制度。现在各库点都能按制度实行安全粮每周检查一次,半安全粮三天检查一次,危险粮天天检查,刮风下雨天气变化随时检查。为加强经常性检查仓库储粮安全的有效性,建立了“粮食安全检查通知书”,检查中发现问题,书面通知仓库人员,限期给予整改。 四是注重投入,改善环境。良好的仓储条件是确保储粮安全的基础。近两年来,全市共投入549万元,加大仓库建设、维修力度,改善储粮条件,提升功能。如嘉泰粮食公司投入103万元,对官塘仓库A、B仓进行补强加固;丰顺投入100多万元,新建一座仓库,库区铺筑水泥路,库区全部绿化,彻底改善汤西粮库的仓储条件。此外,市和县局都投入部分资金,购置设备、用具、器具,提高保粮的科技含量,全市各库点普遍实现三位一体电子测温系统,由传统保粮方式逐步向技术科学化迈进。 五是科学保粮,确保粮质。科学保粮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是严格执行《广东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和《梅州市储备粮库存管理暂行规定》,做到仓外有标志牌,仓内有专卡,帐、卡、牌、册登记规范,悬挂整齐。二是高标准搞好清洁卫生,真正做到仓内“口吹无尘,手抹无灰”,仓外五不留。三是实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实际操作中实行“安全、卫生、经济、有效”原则,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增加储粮科技含量,把储粮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六是加强考核,促进提高。必要的考核是落实制度的保证。从2003年始,梅州市每年年终抽调市、各县骨干同志,组成检查评比组,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各库点储备粮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打分评比,好中选优,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由市局发出通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两年来共表彰了11个先进单位、10个先进个人。 | | | |
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
|
发改微博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