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女性不宜吃避孕药
虽然避孕药是一种比较安全,对身体无害的药物,有的甚至可以减轻痛经、消除痤疮、多毛和使月经更规律,增强性功能等。
但是,有的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
(1)患有急、慢性肝炎、肾炎、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血
液病的妇女,服药后可使病情加重。
(2)月经过少的患者,长期服药,可使子官内膜呈萎缩状态,引
起闭经。
(3)精神病人。因为她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服药的规律性。
(4)产后半年的哺乳期妇女,暂缓使用。因为药物能抑制乳汁分
泌。
(5)流产后的妇女,要等月经来潮后服用。
(6)45岁以上的妇女,不宜使用。
宫内节育器
宫内节育器俗称避孕环,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器具,可由金属,塑料或硅橡胶制成。在古代阿拉伯和土耳其,人们在骆驼的子宫内放入小石子,以防止骆驼在沙漠途中受孕。这些小石子可说是宫内节育器的祖先。目前,全世界约有8000万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我国宫内节育器的使用者约占采取避孕措施的育龄夫妇的40%。
宫内节育器有哪些种?
*惰性宫内节育器:以不锈钢丝或塑料、硅胶制成,如金属单环、麻花环及不锈钢宫形环等。
*带铜宫内节育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活性宫内育器,利用铜对精子或受精卵的杀伤作用来增强避孕效果。
*释放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将载于宫内节育器的孕激素缓慢恒定地释放到子宫腔内,提高了避孕效果,并可明显减少出血。释放止血药物的宫内节育器:可有效控制宫内节育器放置后月经量的增加。
宫内节育器是怎样避孕的?
惰性宫内节育器的异物作用可引起子宫内膜的无性炎症,从而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含铜宫内节育器除上述作用外,含铜宫内节育释放铜离子,对精子和胚有杀伤作用。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可长期少量向宫腔内释放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不利于受精卵着床,这两方面的作用均使活性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进一步加强。
怀孕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未来的希望,如果你想有一个既健康又聪明的孩子,必须在孕前做好准备。因为随着人类文明与科技的进步,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饮食不均衡、化学药物中毒、抽烟喝酒、性开放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相继而生,不仅危害我们自身的健康,甚至危害后代。因此怀孕必须要有计划,选择父母身体健康、情绪最佳、物质准备充分的时候受孕,这样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和发育。
1、孕前体检:现今社会,生存竞争激烈,年轻夫妇同时上班工作者为多,因此无法花费太多的时间生育和养育下一代。健康的身体是怀孕生育的基本保证。因此,准备怀孕前应先到医院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尤其是婚后数年才准备要孩子的夫妇,可能在数年前进行过婚前检查,孕前做一次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一段时间或数年后,夫妇双方的身体可能会有所变化。了解夫妇的双方身体状况,并就有关优生优育问题进行咨询是很重要的。
2、孕前加强营养,克服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全面汲取各种食物的营养,保持营养均衡。夫妇双方孕前注意营养可提高生殖细胞的质量。孕前3个月可适当补充叶酸,及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得于胎儿的发育。当妇女被确诊为妊娠时,实已怀孕数周,如果这时再加强营养已不能满足胎儿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加之早孕妇女常有妊娠反应,食欲差,进食少,因此提前做好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孕前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选择家庭安宁,夫妇心情愉快,家中无重大事件发生与处理时妊娠,否则应推迟怀孕计划。此外最好在居住条件及经济条件较好后怀孕为好。
35岁以上的孕妇为什么要进行产前诊断
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染色体综合征,特别是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21—三体综合征,即先天愚型,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650,即1.5/1000。25岁以下的母亲,产生病儿的机会是1/2000,母亲年龄超过44岁时,先天愚型的发生率则为1/40。有50 %的21—三体病儿出生时母亲的年龄大于35岁。
先天愚型为何与母亲的年龄有关呢?因为卵子与精子的生成过程不同,男性的精子是由精原细胞通过生精过程不断产生的,或者说是“新鲜的”。而在女性,出生时其一生中全部的卵细胞都已生成,以后不再增添,并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处于休止期,保持这种状态几十年,直到排卵受精。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大,内外环境对卵细胞的影响也增加,加之自身的不断老化,都可能诱发减数分裂不分离情况的发生,而导致遗传缺陷胎儿的出生。不仅如此,高龄孕妇也增加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因此许多国家都将对35岁以上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作为常规检查。
四种女性易得乳腺癌
美女吸引眼球本是常理,但你或许想不到,美女竟也容易招惹癌症上身!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吴一龙介绍说,乳腺癌主要有四类高危人群:月经初潮早的女性、晚生育的女性、长得漂亮的女性及家族中有遗传史的女性。
雌激素多易乳腺痛
据介绍,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初潮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而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者危险性增加1倍。同时,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增高,如20岁前足月生产第一胎乳腺癌发病率仅为初产年龄在30岁以后者的1/3。此外,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而且第一胎生产后哺乳时间越长,发病危险性越低。
吴副院长介绍说,临床上还发现,很多患有乳腺痛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长相都很漂亮,说到美女易患乳腺癌,并非没有科学依据。吴副院长告诉记者,长相漂亮的女性与月经初潮早的女性和晚生育的女性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她们体内的雌性激素多,而雌性激素过多则是导致乳腺癌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据介绍,遗传因素也与乳腺瘤的发病率有着密切关系,家族史调查的临床资料表明,有家族史的乳腺癌发生率较无家族史的要高。特别是双侧乳腺癌患者和发病年龄较小者,这些妇女发生乳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可能与遗传因子有关,使其具有对乳腺癌的易感体质和病变内因。
及早治疗十分重要
吴副院长说,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吴副院长举例说,他曾接到过一个30出头的女病人,这名病人在一次洗澡时她摸到自己的乳房上有一个绿豆大小的“疙瘩”,由于不疼不痒,她就没有去医院检查,而是一时好奇自己拿了一枚缝衣针想把小“疙瘩”挑出来。这名病人就这样在家挑了好几次,最终也没能把小“疙瘩”完完全全地挑出来,还不幸将它弄破了。小“疙瘩”弄破后发生了溃烂,女病人又买来膏药贴住它,由于一拖再拖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
为此,吴副院长提醒说,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快的进展,现在一些医院已经引进了专门照乳腺的机器,它可以发现0.5厘米以下的肿瘤,而且在治疗起来对病人具有保护性,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需要将整个乳腺切掉,如果发现乳腺异常应及早来医院检查。
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多见于30―50岁女性,以40―50岁最多见,占妇科门诊20%左右。
【病因】
确切的发病因素不明了,但一些证据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好发于生育年龄,妊娠期肌瘤增大,绝经后停止生长甚至萎缩。另外,肌瘤也可发生在高雄激素水平的肾上腺综和症患者,机理有待研究。同时神经中枢活动调控卵巢功能、激素代谢,也可能在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分类】
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分为:
1.壁间肌瘤:子宫肌瘤一直位于肌层,最多见,约占肌瘤的60―70%。
2.粘膜下肌瘤:子宫肌瘤发展突向宫腔,其表面仅覆盖一层子宫内膜,甚至仅有一蒂与子宫相连,占肌瘤中的20%。
3.浆膜下肌瘤:子宫肌瘤向子宫表面突出,其上由一层腹膜覆盖,占15%。
【并发症】
1.玻璃样变。
2.囊性变。
3.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产褥期,伴急性腹痛、发热、瘤体增大。
4.肉瘤变:即恶性变,表现为瘤体在短期内迅速增大,伴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增大趋势。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于检查时发现。症壮与肌瘤部位、生长速度及有无变性有关:
1.月经改变:为子宫肌瘤患者主要症状,出现于半数或更多的患者。其中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为多,约占1/3。粘膜下肌瘤多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如伴坏死感染,则表现为持续、不规则出血,脓血样排液。
2.腹部肿块:下腹部可扪及肿块,尤其膀胱充盈时明显。
3.白带增多:与子宫肌瘤使粘膜面积增大有关。
4.腰酸、下腹坠、腹痛:一般无腹痛,仅发生变性、扭转时伴剧烈腹痛。
5.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储留,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肾盂炎,压迫直肠可致便秘、大便不畅。
6.不孕:子宫肌瘤可改变宫腔形态及肿瘤本身作为异物可防碍孕卵着床,影响精自运行。
7.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而未治疗者可发生贫血。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妇科检查,诊断多无困难。常借助的辅助诊断方法:①B型超声;②诊断性刮宫;③子宫造影术。
【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大小全面考虑。包括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大类。
1.肌瘤小且无症状可随访观察,3―6个月复诊一次。
2.药物治疗:肌瘤小于8周,症状不明显,近绝经期或全身症状不能手术,可与药物对症:如雄激素,对抗雌激素制剂,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及米非司酮,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手术治疗:肌瘤大于10周,症状明显,贫血。手术可分为肌瘤剔除术(年轻要求保留生育机能)和子宫切除术(年龄大,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无生育要求,可疑恶变)。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致不孕、流产、红色变性(保守治疗为主)、胎位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置胎盘,产程中可能梗阻产道、宫缩乏力致产程延长。但并不是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一定要剖腹产,如不影响产道,无产科合并症,能自娩。但应注意防止产后出血。剖腹产术中是否同时剔除肌瘤,应视情况而定。
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是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生育功能完全丧失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一般从45岁开始,持续10-15年。在这一时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抑郁、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病因]
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没有能力产生足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首先是丧失排卵功能,成为无排卵型月经,以后卵泡发育逐渐停止,当雌激素分泌减少到不能刺激子宫内膜时,月经停止来潮,生殖器缓慢萎缩,正常的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之间平衡关系发生改变,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发生更年期综合征。
[临床表现]
大约10%-30%的妇女在更年期有比较明显的症状,症状的出现及其转变与绝经的年龄、方式、健康状况、工作、生活等因素有关。一般绝经早、雌激素减退快(如手术切除卵巢)、以及平时精神状态不够稳定的较易出现症状,而程度也往往较重。常见的症状如下:
心血管症状:阵发性潮热,同时可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眩晕等症状,甚至短暂的血压升高。这主要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所致。
精神神经症状: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紧张,有时忧郁,常有失眠、疲劳、记忆力减退等,有时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如皮肤麻木、刺痒或头痛、关节痛。
月经及生殖器官变化:更年期的最大特征之一即月经逐渐停止,即绝经。年龄通常在45-55岁之间,但个体差异较大。通常有三种方式:月经突然停止;月经延迟,经量减少,逐渐停止;月经不规则。若停经超过12个月后再次阴道出血,称为"绝经期出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生育能力、性生活能力及生殖器官机能逐渐减退。
[防治]
首先要认识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对更年期的精神负担和顾虑;其次,更年期由于雌激素分泌减退,使人体对营养的需求相对减少,若不注意节制饮食则易发胖,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疾病,而且要合理饮食,适当限制糖和脂肪,适当增加蛋白质;另外,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发生骨质疏松,应注意补充钙剂;同时,更年期是妇科肿瘤好发时期,预防的方法是积极治疗妇科疾病,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定期做防癌普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45岁以下的妇女做妇科手术时应尽量保留卵巢,以防止更年期综和征的发生。主要治疗的方法是激素替代疗法。对于未做子宫切除的妇女,采用雌孕激素联合应用,对于已切除子宫的妇女,则不必加用孕激素。激素的使用以能缓解症状的最小有效剂量为宜,在医生的指导下间断用药(如每月用3周停1周),应用时间长短按需而定,应用中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在激素制剂中,以天然雌激素制剂为好,临床常用制剂如倍美力0.625毫克/日。在应用中应注意,对患有严重的肝病、深静脉栓塞、某些子宫肿瘤、乳腺及肾脏疾病的妇女不宜使用激素疗法。除激素治疗以外,还应注意心理治疗,解除顾虑,保证劳逸结合和充足睡眠,对于有严重焦虑、失眠的,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眠药物;另外,应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钙剂,谷维素对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一定作用。
总之,更年期妇女应对客观规律有正确认识,保持乐观情绪,增强体质,振奋精神,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女性性心理特点
性欲望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出现性欲望和性冲动,是发育中的正常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女性在异性的交往中,开始并不和性欲望联系在一起。她们性意识的表现方式是含蓄的,其发展是渐进的,进程较缓慢,感情体验较深,而性的欲望并不迫切。恋爱期间,女性更看重两性的心理接触和感情的交流。
女性在对待两性的肉体关系上一般来说是比较慎重的,大都特别看重自己的童贞。但由于女性的感情投入十分深沉强烈,在对方提出性要求时,又往往出于对男友的感情,不能将个人的意志坚持到底,而屈从于对方。
研究表明,女性在没有性的体验之前,性欲要求不明显。一旦有过性的体验之后,性欲变得十分强烈。此外,性成熟的年龄越早的女性,其性意识越强烈,性生活开始越早,其性的经历越少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
对异性的爱慕
青少年男女之间彼此向往与追求是其性生理发展的正常阶段。女性进入青春期后,一开始常会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的情绪,并且在人前表现得羞涩、腼腆、极富内心体验。随着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由异性间的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她们开始感到被异性吸引,产生了接近异性的感情需要。这时,女性的友谊圈子开始从同性朋友扩大或转向异性朋友。她们喜欢有特点的,如学习好、潇洒、具幽默感,有头脑有能力等的异性。她们在选择异性朋友时有一定的理性。在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中,女性的感情体验相当丰富,表现得极为细腻。她们开始注意修饰自己的外表,用“美”来塑造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出文静、端庄、大方的样子。这期间男女的交往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恋爱。她们与异性的交往多半是心理的需要。她们对异性的容貌不及男性那样重视。这是女性性心理较男性成熟早的表现。一旦找到钟情者,有的女孩会倾心于他,喜欢他的一切,并视其为自己的一部分,即付出全部感情。
对性知识的追求方式
由于性成熟而出现对性知识的兴趣,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必然产物。女性在对性知识方面的追求较男性开放性强些。她们性知识的来源多数是从课堂上得来,她们常与朋友和母亲谈论有关性的问题。在刚进入青春期时,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们更愿意自己去阅读有关书刊,以便了解性知识。
女性心理特征与保健
女性心理可分以下几部分:
青春期:随着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有的女孩对乳房增大感到害羞,对月经来潮感到害怕,对经前、经期的乳胀、下腹不适、痛经等不理解,以为重病而焦虑。随性功能的发育,出现对异性的好感,吸引对方注意,甚至发生不良性行为。这一时期独立意识增强,一方面有儿童的幼稚,另一方面有成人的心理特征。但又比较容易走向极端,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潮流很敏感,渴望认识与实现自我,与社会与家庭容易冲突,甚至离家出走。同时,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环境、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有可能感到学习压力太重,需要找人倾诉。青春期保健包括与父母平等对话,可以询问性方面的问题,了解女性,并学会与人交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早恋。
妊娠与产褥期心理: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人高兴、愉快。孕妇情绪比较脆弱,易激惹、焦虑不安,对异性兴趣明显下降,对自己及胎儿关注特多,担心胎儿发育不正常,生育后对家庭及工作的影响,生女孩遭到冷遇等。分娩期孕妇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不安心理,害怕胎儿异常、生女孩、难产时又改剖宫产等;有人到预产期无产兆,容易失去信心与耐心。因为产后生理变化,人体的激素发生很大变化,产后两周内特别敏感,易受暗示及依赖性较强,故要保持产后心情愉快,避免发生产后抑郁等心理障碍。
更年期:因为内分泌的变化,女性会出现一些潮热、出汗、心悸等变化,这些影响女性的心理,易造成恶性循环。表现焦虑、多疑、恐惧某些事情的发生、悲观情绪、担心变老、缺乏信心等,此期要保持乐观与积极态度,应得到家人及社会的关心,并防治更年期疾病。
老年期:老年期有两种不同心理,一种是不服老,不注意保养;另一种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总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老年期可能经历退休、家庭矛盾、丧偶等一系列问题,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老年期也有性冲动及性要求,和谐的性生活不仅彼此生理需要,也可加深双方感情,促进健康与延缓衰老。老年期要利用自己的长处,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为,使自己更加充实。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包括哪些?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妇女常见病之一,主要包括外阴炎、前庭大腺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及盆腔炎等。以下逐一介绍:
外阴炎
[病因]: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皮肤不洁,各种尿瘘患者的尿液刺激等。
[临床表现]:外阴皮肤瘙痒或烧灼感,局部充血肿胀,有时形成溃疡或成片的湿疹。
[防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局部用1:5000的高锰酸钾坐浴。
前庭大腺炎
[病因]: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方,腺管开口于小阴唇内侧靠近处女膜处,因解剖部位的特点,在性交、分娩或其它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易于侵入而引起炎症。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急性炎症发作时,因腺管口肿胀或渗处物凝集阻塞,脓液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而急性炎症消退后,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叫前庭大腺囊肿。
[临床表现]:急性炎症发作时,病人感觉外阴一侧疼痛、肿胀。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当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当脓肿压力增大时,脓肿自行破溃。急性炎症消退后,可形成囊肿,常为单侧,此时病人无症状。
[治疗]:急性炎症时需卧床休息,选用抗菌素。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并做造口术。形成巴氏腺囊肿后,也可行造口术。
阴道炎
[病因]:最常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是滴虫、念珠菌,它们引起的阴道炎分别叫滴虫性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另外,由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雌激素缺乏,可引起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表现]: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及外阴瘙痒。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也是外阴瘙痒,灼痛。但它典型的白带呈白色稠厚豆渣样。老年性阴道炎的症状没有特异的改变,检查时可见阴道呈老年性改变,并伴有炎症。
[诊断]:滴虫性阴道炎诊断容易,只要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诊断即可肯定。最简便的方法是悬滴法。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也很容易,只要在白带中找到念珠菌即可确诊。
[治疗]:这三种阴道炎因其致病原不一样而治疗各不相同。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主要是口服灭滴灵0.2g,一日三次,共服7天,同时用灭滴灵阴道上药。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主要是口服氟康唑150mg,一日一次,只服一天,同时阴道上药为米可定泡腾片或是制霉菌素。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是口服雌激素,可用尼尔雌醇每月2.5mg-5mg,局部用0.1%的求偶素鱼肝油外用及消炎治疗即可。
宫颈炎
宫颈炎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有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上常见的是慢性宫颈炎。
[病因]:多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发生,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
[病理]:宫颈炎发生后可有以下几种病变: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子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及宫颈内膜炎。
[临床表现]:白带增多,腰痛腹坠。检查时可见子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根据糜烂面积的大小可分为三度。宫颈糜烂面积若小于1/3~1/2或>2/3,分别诊断为宫颈的轻度、中度、重度糜烂。
[治疗]:宫颈炎的治疗一般是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物理疗法是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好疗程短的方法。包括电熨、冷冻疗法和激光治疗等。
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病因]:主要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性传播的病原体(如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疱疹病毒)。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是产后或流产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术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以及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
[病理]:急性盆腔炎可使机体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它可使机体发生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临床表现]:急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其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检查时发现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盆腔检查: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宫及双附件有压痛、反跳痛,或一侧附件增厚。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其病慢,病程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腰痛等。检查时发现,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诊断]:急性慢性盆腔炎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诊断。但是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治疗]:盆腔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的手术指征如下: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有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者,脓肿破裂者,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者。
女性的生殖生理
女性一生经历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及老年期,各期的生理特点如下:
新生儿期:由于受母体激素的影响,可有乳房肿大及分泌乳汁,个别新生儿生后数日可有少量阴道出血。
幼年期:女性生殖系统逐渐向成熟发展。
青春期:随身体的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声调变高、乳房丰满、阴毛及腋毛等)。此期可来月经,即在卵巢等产生的激素影响下,有规律的周期性阴道出血,是生殖成熟的标志之一。此期卵巢功能不成熟,月经无一定规律。初次来月经多在13-15岁,早在11-12岁,晚至17-18岁。月经期一般无症状,有人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尿频、头痛、腹泻、恶心、呕吐、鼻粘膜出血等,但一般不严重,不影响工作及学习。
性成熟期:指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一般18岁开始,维持30年左右。因此期生育功能旺盛,又称生育期。
更年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向衰退过度的时期,表现在绝经、潮热、烦躁、易怒、性交痛等。严重时须激素替代治疗。
老年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性激素减少,生殖器官趋向萎缩的时期。应注意身体保健,防治老年疾病。
CopyRight © 2009-201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