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电子政府采购平台建设2008年9月1日正式启动,同年12月22日正式上线。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项目需求调研、制定模板、系统开发、功能初验、项目试运行等多个工作步骤。主要做法如下:
(一)构建平台,整体部署推进
为提高政府采购业务的效率,我区专门制订了《南海区政府采购业务电子化实施计划》,成立项目组,下设综合、需求及制度组、培训推广等3个小组,确定软件开发商、监理、电子政务CA、网络信息中心工作要求及职责。同时,中心完成了前期采购、需求调研、系统开发、系统使用培训等工作,并要求各小组必须“一日一小结、三日一中结、一周一总结”,对电子化服务对象实行“首问责任制”。仅用3个月时间,政府采购业务已正式实现全程电子化。区政府采购领导小组为保证电子化采购工作推进顺利,召开了全区100多家采购单位、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政府采购操作部门等共300余人的专项推进会议。会议下发了《关于正式启动南海区政府采购业务电子化平台的通知》。会议专门成立电子化推进办公室(设在纪委综合监察室),负责推进电子化平台工作。09年春节后,所有当事人、所有集中采购项目、各种采购方式都通过电子密钥实现全程电子化采购。
(二)制度保障,规范采购流程操作
一是政府下发了《佛山市南海区政府采购业务电子化暂行办法》,明确了各部门对系统平台的管理和维护职责,同时对电子化政府采购总况、电子化政府采购规程、评审、供应商会员管理等作了详细规定。二是出台了《采购业务规范化手册》和《深化电子规范化手册》,从岗位工作、业务流程、采购文件模板、合同范本、采购需求标准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三)加强培训,提高采购业务能力
制定了《南海区政府采购业务电子化系统操作指南》和《南海区政府采购须知》等,对全区150多家采购人、供应商、评审专家、采购中心和财政五种角色近500人开展为期6天共8场集中培训。结合电子化业务逐渐开展实际,每年组织了多场次的采购人和供应商电子化业务集中培训,主要包括电子化平台操作、政府采购日常业务、疑难解答等。同时通过制作“操作视频、操作服务手册、电话咨询服务、现场服务、网络服务”等“5S”方式,以及开通新网站,实现“政府采购概况、新闻中心、电子采购、法律法规、服务与支持”五大功能,为采购各当事人提供培训、咨询等多元化人性服务。
(四)实施三方约束制度,约束采购行为
一是制定了《南海区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会员协议暂行办法》,对供应商会员资格申请、注册审核、权利义务、违约责任进行了约定。同时,制订了供应商会员制度,完善供应商管理。通过短信、采购人推荐、媒体公告等形式加大本地供应商征集力度,逾千家供应商前来注册成为会员。二是出台《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当事人行为指引》,进一步规范采购中心、采购人、专家及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行为,对出现的虚假行为进行处罚。如广州一公司由于提供虚假资料谋取中标,中心取消其中标资格,并按照会员协议对其进行处罚。
(五)强化市场调查,提高采购效益
根据采购项目的特点,进行信息化、软件开发、医疗设备、非通用设备、工程、服务等六个类别的市场调查,在采购文件制作过程中,根据市场调查报告及项目特点,将同类项目科学合并,合理设定评审细则,提高采购效益和采购效率。同时,通过市场调查,坚持采购价不高于市场平均价原则,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并根据项目市场特点,合理变更采购方式,有效提高一次采购成功率。如区环境保护监测站LED电子(噪声)显示屏更新改造项目,经市场调查后将市场调查价等报告提交评审委员会,经谈判,节约率达到61.92%。再如中医院购置体腔热灌注治疗机项目,采购预算为88万元,经市场调查价格结合采购人的意见,设定最高限价为75万元,最终该项目以69万元成交,取得良好的采购效果。
(六)规范采购需求,加强评审后沟通与解疑
中心进一步规范项目需求工作,合理把关和修正项目需求中具有偏向性的准入条件、技术需求、商务条款等,确保采购的公平、公正。据统计,09年有70%以上项目需求不完善需要进行修正。同时,评审完成后,中心及时召开供应商咨询沟通和解答会,解释供应商疑问,提前化解质疑发生可能,基本实现零质疑(2009年仅有一项书面质疑,2010年至今没有质疑)。有些项目开展预中标供应商资格后审和300万元项目验收工作,09年开展项目资格后审21次和重大项目验收4次,保证完成采购质量。